言归于好?中美外长通话,美方态度有所缓和|布林肯_网易订阅
俄美关系持续恶化,日前,在美方确定不会在G20峰会上举行俄美领导人会晤后,美国再次将目光投向中国。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推文表示,自己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通话,讨论了“负责任地管理中美两国的竞争”“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以及“对海地的帮助”。美国国务院强调,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是很有必要的。资料图自8月佩洛西窜台挑衅以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双方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不顾忌中方警告而遭受八项反制后,美方仍旧不安分,尤其是布林肯近日频频鼓吹所谓“中国大陆加速‘夺取’台湾”的言论,继续加剧中美关系紧张。尽管多有专家表示“与中俄同时为敌不是一个好想法”,基于与中俄关系同时恶化的背景下,布林肯提出的问题却略显避重就轻,美方依然不放弃呼吁中方谴责俄罗斯的想法,但在台海问题这条红线上,掺和最多的就是美方,美方却避而不谈。当然,至少从明面上来看,举行通话是美方愿意收敛态度的表现,即便不情愿,也说明美国的立场因为不得理而处于被动的局面。眼看乌克兰局势不好控制后,布林肯此前甚至甩出了“俄乌之间的问题必须由他们自己解决”的言论,试图为美国“脱罪”。资料图尽管乌克兰问题和台海问题是性质上完全不同的问题,但布林肯这句话无疑埋下了一个伏笔,即美国主动表示“不干涉他国内政”,很有可能是美国转变对华态度的信号。布林肯在和王毅通话时还表示,世界期待美中合作。美方愿就下阶段美中关系同中方保持沟通,开展合作,探讨两国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能够让美方放下姿态的原因,必然是因为有求于人,这次,美方想从中国这里得到什么呢?首先是当前世界局势处于动荡期,正如美国国务院强调的“沟通很有必要”,可以推想一下,G20峰会至少是一个原因。资料图毕竟从大局来看,中美作为现今世界大国,对全球局势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与中方举行双边会晤不仅不可或缺,还关系到美国总统拜登参加下一次总统大选能获取多少选票。此外,在气候合作问题上,中美一直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受到窜台反制影响,美方最近也忍不住了。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近日表示,“我们需要中国”。尽管美方多次作出损害中方利益的行为,中方仍旧呼吁美国重回正轨。在通话中,王毅指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稳定发展轨道不仅符合中美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美方应停止对华遏制打压的做法,不要为两国关系制造新的障碍。资料图而在乌克兰问题上,王毅强调,各方应保持克制,冷静决断,加大外交努力,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甚至失控。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关闭谈判的大门;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为和平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至此,若想解决俄乌冲突,很大程度上得看美方的态度,希望美方能够切实履行责任,用行动证明美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延伸阅读:媒体:俄乌冲突让美国产生了一个“对付中国”的想法如何破解所谓的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这是让美国军方发愁多年的难题。按照五角大楼的传统思路,那就需要研制航程更远、性能更先进的隐形导弹和第六代战斗机,效果好不好难说,但价格肯定更昂贵。不过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近日透露,五角大楼其实暗中也投资了另一条道路。在美军新财年预算报告中隐藏了一个庞大的“超级蜂群”无人作战项目,希望借助俄乌冲突的经验,借助人工智能等算法的帮助,利用数以千计的廉价无人机“在战场上无所不能”。在俄乌冲突中,包括消费级四旋翼无人机在内的低成本小型无人机体现了自身价值,它们广泛参与侦察、引导火炮射击、摧毁坦克等各种任务,甚至作为消耗品执行自杀性攻击。这与美国使用无人机的传统思路截然不同。资料图《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发现,美军其实没有那么头铁,只会一门心思地靠研制高性能武器来应对未来挑战。报道称,在五角大楼数百页预算文件中隐藏了一个雄心勃勃、此前未披露的“超级蜂群”无人作战计划,由多个旨在克服“蜂群”无人机技术难题的项目组成,“其规模远超以往任何时候”。所谓“蜂群”无人机,关键不在于无人机的数量多,而是它们要组成类似“蜂群”那样的有组织群体。例如在各种庆典上常见的无人机灯光秀,虽然动辄由数百或数千架无人机完成复杂的飞行动作,但从本质上看,每架无人机都只是沿着一条预先设计好的路线飞行,它们相互之间缺乏互动。而“蜂群”无人机需要在飞行中感知周围环境、了解彼此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并使用算法避开障碍物。更高级的版本还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协调任务,例如展开搜索或执行同步攻击。其实美国海军早在2017年就已经实现了30架“蜂群”无人机的协同飞行。但该技术若要大规模推广,还有很多问题。而“超级蜂群”计划中的各个项目,就专门针对这些问题。资料图首先就是“蜂群”无人机普遍存在体积偏小、航程不足的问题。根据相关预算,美军“部署和使用自主远程系统”项目试图克服这一挑战。该项目准备利用大型无人机充当“空中母舰”。尽管美军此前已测试利用较大的无人机携带并从空中发射一两架小型无人机,但新项目的目标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运输和发射“极其大量”的小型无人机。其次,“蜂群”无人机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成本”。因为它往往被用作消耗品,需要足够便宜才能大量部署。当前美军最便宜的“背包式便携无人机系统”单价为4.9万美元,想把它当作发射数量成百上千、“用后即弃”的消耗品,也仍过于昂贵。而美军规划的“大规模制造自主系统”项目将使用3D打印和数字设计工具大量制造低成本无人机,动辄要生产数万架无人机。它们还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快速修改设计,以针对不同任务目的进行优化。“超级蜂群”计划还包括更复杂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旨在使人类与“蜂群”无人机更容易合作,并赋予“蜂群”无人机更多的自主性。如果任务期间遇到通信干扰或带宽限制,无法从人类操作员获得决策指令,此时“蜂群”无人机将获得自主行动的能力。它将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重新决策,例如发现新威胁时,可以改变路线或派遣无人机进行识别。资料图如果这些设计能够全部实现,美军未来的“超级蜂群”无人机将相当可怕——数以千计的“蜂群”无人机携带不同的作战载荷,包括用于侦察任务的传感器、电子压制任务的干扰器或其他电子战装备以及携带弹药进行远距离飞行,对大范围目标进行详细侦察,并识别和攻击目标。报道称,预算文件表明,这些“蜂群”无人机被视为解决“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主要方案之一,后者是美军当前最头痛的问题。“即便对手防空系统能击落其中数十架或数百架无人机,但还有数千架无人机能不计损失的突破防线,它们足以摧毁防空雷达和其他防御系统,并为巡航导弹、载人战机和其他传统武器的攻击铺平道路。”不过美国无人机专家彼得·辛格认为,“超级蜂群”计划不一定会成为“战争赢家”,因为各国军事研究人员已经在研究对付“蜂群”无人机的方法。“每种武器必然都有一个克制的方法,问题只是在于后者到底有多么可靠和有效”。目前外界设想用于对抗“蜂群”无人机的方法包括激光、微波武器或大范围电子干扰。中国电科发布的“蜂群”无人机集群发射视频此外,除了美国之外,各国也在研制类似的“蜂群”无人机。例如中国电科在2020年就验证了陆上发射和空中投放固定翼无人机“蜂群”开展对地察打、精确打击等各项任务能力。这次珠海航展上中国“蜂群”无人机会不会带来新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